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司法死刑 廢死

小燈泡爸爸教我的事

廢死 2018.06.05
文/丁穩勝
小燈泡的父親劉大經希望法院嚴肅思考,在缺乏永久隔絕的刑度,政府也尚未有能力處理被告返回社會再犯風險的情況下,任何極刑以外的量刑,極有可能將社會置於下一個無辜生命可能遭剝奪的險境。

小燈泡案今天開庭,告訴人這次明確對量刑表示意見,希望合議庭判處被告死刑。果不其然,成為報導的焦點。一直以來,在案發後的社會沸騰聲浪中,小燈泡父母扮演著相對平和的角色,有別於斬立決而後快的被害人仇恨論述,他們選擇了一條艱難且飽受鄉民嘲諷漫罵的路,希望在審判過程中加入更多注視被告的環節丶找出犯罪成因進而能敦促政府加強社會安全網以避免此類無差別殺人或者殺害幼童事件的發生……

一路走來客觀上毀譽參半,燈泡媽媽婉諭更參加了司改國是會議,變成犯罪被害人保護乃至犯罪防治等公共政策的倡議者與推動者。燈泡爸爸劉大經,相對就扮演比較靜默的陪伴與支持角色。

他們是平凡人,一有超乎鄉民期待的言行,隨即就要面對鄉民無情的指責,雖稱不上是橫眉冷對千夫指而淡然處之,但也算溫和堅忍。也因此,他們自然容易獲得站在理盲鄉民對立面的關注與聲援,許多人對於燈泡父母抱有超乎常人的期待,自然也較其他受害者家屬增加幾分。

然而,不管是批評者或支持者,說同情被害人相當容易,但是在討論問題時卻時常忽略了他們在本案中所遭遇的、實實在在的心理創傷。

一向客氣和善的燈泡爸爸,在最後開庭前幾日與他的討論中,娓娓道出案發至今的心情,近八百天的心理悲痛與折磨,面對被告在受治療之後的無感與無愧,他已決意向合議庭求判死刑。之後,五月底到美國出差前,大經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車禍,說是靠安全氣囊救回一命也不為過。到美國之後,下榻飯店的電視不斷發生異常故障(聲音忽大忽小、任意轉台…)的狀況,當晚,大經心理突然閃過從車禍起到電視靈異事件,是不是小燈泡還在保護他?隨即,電視故障狀況立即解除,之後幾天也再未發生,於是,他承認,他放不下小燈泡,就像他說的,那天起,他以及家人,各自有一部分隨著小燈泡永遠死去了。

那一刻我才知道,不只是鄉民或者對立陣營中某些倡議司法改革與社會安全的團體或個人,甚至,是我自己,竟然不覺地把整個刑罰的思辯聚焦在這個案子,有意無意把地終局解答與本案掛鉤,有心無心地把司改的期待落在他們的反應上面。但是,對他們來說,這些問題與擬答對一個痛失愛女的承平家庭來說,實在是太沉重、太沉重了。

刑法的極限或侷限,行政權在精障者犯罪防治的落後,不應該是被害者家屬的責任,社會安全網未竟全功之前的風險,不該由他們承受。所謂以德報怨,之前大多是歷史騙局或沽名釣譽的偽裝,或許,以直報怨,直心面對事實,更值得我們支持與理解。

我是個死刑懷疑論者,身為大經的告訴代理人,我感謝他,他教會我書本上學不到的事。

● 本文作者為律師,小燈泡案件告訴代理人。
● 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相關內容:小燈泡媽媽的那條艱難道路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