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土地環境居住權 東亞迫遷法庭

【東亞迫遷法庭】小英拒見跨國反迫遷團體

東亞迫遷法庭 2016.07.05
胡醴云/台北報導

國內反迫遷與公民團體組成的「東亞迫遷法庭籌備委員會」,昨天上午召集七個國家地區共二十多個反迫遷組織遊行前往總統府前,呼籲政府召集居住權落實委員會,並暫停目前仍有爭議的迫遷案件。不過總統府日前就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接見團體的代表。

這些在地與國際反迫遷團體,上周末在台北華光社區遺址以及蔡瑞月舞蹈社舉辦「東亞迫遷法庭」與論壇,審查並討論多達27個東亞迫遷案例。由在地的法官、立委與跨國社運人士組成的法庭審查團,昨天根據審查的初步結果,在凱達格蘭大道上,針對政府做出下列建議:

1. 在完整修正相關不當土地政策、法令之前,應嚴正執行迫遷案件的暫緩,且修法應引入促進人權的國際公約。
2. 司法、警察機關應參與相關課程,使之在執法時能尊重國際公約所規定的人權。
3. 避免發展公私部門合作的都市計畫等。
4. 投注資金管制住居市場,以公權力保障住居安全等。

昨天的遊行串聯國際住民聯盟(IAI)與其他國家的反迫遷團體,標榜「跨地團結、終結迫遷」,希望給予台灣及各國政府壓力。香港順寧道重建關注組成員何智聰表示,「要讓政府知道這件事情是國際關心的,是不能自己關起門來處理的!」

遊行者高喊「蔡總統!不閃避!」要求政府重視迫遷議題。最後並在凱道前脫鞋丟向大型道具,象徵推倒金權怪獸高塔。

為抗議台灣近年桃園航空城、台南鐵路東移等以交通建設為主的大規模迫遷,遊行隊伍特別於交通部前停留。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會長陳致曉指出,現今的迫遷早已不再限於農地,各地皆有捷運化、道路拓寬等開發,「以為自己很安全、小確幸的中產階級,也有可能面臨迫遷!」他更批評,交通部已經習慣以土地開發來補足交通建設財源,「一定要終止這樣的搶劫政策!」

本次法庭審查的27個迫遷案例來自台、港、日、韓、泰、菲、馬來西亞等七個地區,類型包括都更重建、土徵、奧運設施興建、軍事基地徵收,以及經常被概括以「違占建戶」汙名化的非正式住居住戶,影響人數高達上百萬人,且許多迫遷威脅都是現在進行式。

今日遊行除了台灣之外,還有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各國反迫遷團體共同參與,訴求團結各國人民,向政府施壓。
韓國龍山事件真相調查委員會委員李元浩。

馬來西亞農民大聯盟成員許常賢表示,霹靂州目前有20多個地區的農民面臨迫遷,甚至有許多地區在下週就要拆除,多數的案例都是政府與私部門合作的土地開發。關注菲律賓都市貧民迫遷的組織KADAMY亦到場聲援,資訊部門主席Machael Beltran表示,在菲律賓,光是過去兩週就有六起迫遷事件,政府並沒有任何安置措施,讓數千人流離失所。

審判團成員凱撒‧歐特里尼(Cesare Ottolini)表示,東亞的迫遷案例帶有強烈的新自由主義色彩,「特別是公私合夥模式,試圖正當化所有的開發。」表面上看起來相對民主的開發,也未真正落實人民參與。他呼籲,政府應至少給予一年的緩衝期,聆聽人民的需求及相關的替代方案,而不應用如此粗暴的方式直接推行。

反迫遷連線成員陳虹穎表示,在短短一個月內募集就募集到27個案例,顯見東亞迫遷法庭所審理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同為台灣反迫遷連線成員的徐亦甫也強調,法庭中有高達半數都是台灣案例,呼籲蔡英文應重視台灣迫遷問題的嚴重性。

此次審判團亦共同寫成「給蔡英文的公開信」。信中指出,蔡英文競選政見中寫道,希望成為促成和平的對話者,就更應立即建立政府與民間對話機構,處理威脅眾多弱勢者的迫遷問題。法庭原本希望能拜會蔡英文總統,遞交此次審理結果,並全面檢討土地政策,但都遭總統府以「公務繁忙,不便接見」為由拒絕。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田奇峰批評,新政府成立司法改革委員會、年金改革委員會,「但針對土地政策、徵收政策、居住權政策,沒有任何的改革措施!」他強調,新政府如果真的要成為一個改革進步的政府,就應該改變過去缺乏人民參與、假公濟私的都市計畫及區段徵收政策。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