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2
【東亞迫遷法庭】以公共建設為名 我家就該讓給你?
此次東亞迫遷法庭(7/2~7/4)圓桌論壇的尾聲,從東北亞的日本、韓國到東南亞的泰國、菲律賓等國迫遷案例的交流,雖然語言大不相同,但可以看出這些案例大多都面臨以公共建設之名的開發趨勢威脅。
此次東亞迫遷法庭(7/2~7/4)圓桌論壇的尾聲,從東北亞的日本、韓國到東南亞的泰國、菲律賓等國迫遷案例的交流,雖然語言大不相同,但可以看出這些案例大多都面臨以公共建設之名的開發趨勢威脅。
馬來西亞人口僅比台灣多不到一千萬,國土面積卻有32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10倍。然而對於平民來說,即便人均可分配土地較台灣多出許多,要取得土地所有權卻十分困難,也導致農民、城市開拓者等平民經常成為官商主導下的受迫遷者。
日、韓、台、菲近年發生數起社會關注的迫遷案,這些案件的共通點是遭迫遷居民都沒有土地擁有權,而是承租戶或非正式居住的移居者。然而在土地開發的政策執行與法律攻防中,受影響最大的無產權人民,往往也是最被忽視的群體。
國內反迫遷與公民團體組成的「東亞迫遷法庭籌備委員會」,昨天上午召集七個國家地區共二十多個反迫遷組織遊行前往總統府前,呼籲政府召集居住權落實委員會,並暫停目前仍有爭議的迫遷案件。不過總統府日前就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接見團體的代表。
東亞迫遷法庭第二天 (7/3),於台北蔡瑞月舞蹈社舉辦圓桌論壇。除了透過香港、菲律賓以及台灣本地的個案報告互相交流,與會者也批評聯合國人居三(Habitat III)會議不同於前兩屆關注居住權,反而著重新自由主義主導的都市擴張規劃,忽略許多國家都有居民面臨被迫遷。這也使得許多國家的反迫遷NGO自行結盟,表達對人居三議程安排的不滿。
來自七個國家地區的25個受迫遷案例,今天上午在台北華光社區遺址會師,由本國與國際的法律、人權工作者組成「東亞迫遷法庭」進行三天的訪調、審查與機關拜會,希望督促台灣與各國當局提出改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