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國際中港澳 劉曉波案

中國自由曙光的隕落 羅世宏談劉曉波的未竟之業

劉曉波案 2017.08.14
林育璞/整理
20170813 燦爛時光會客室#168 劉曉波

四度入監服刑的《零八憲章》發起人、諾貝爾和平獎得獎人劉曉波於七月十三日病逝,他的一生致力於中國的維權運動和倡議。本週《燦爛時光會客室》專訪到長期關注相關議題的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談劉曉波殞落後,他在中國的未竟之業,也探討在中國極權之下,劉曉波如何積極倡議民主。

活著就是有責任 六四倖存者應該做的一件事情

面對極權統治之下的中國,劉曉波始終沒有放棄。羅世宏說,六四運動發生時,遠在美國的劉曉波及時回國助陣。身為六四倖存者,則是日後他支持民主運動很大的啟發點。

羅世宏提及劉曉波是文學出身也是詩人,他不斷地關注中國的維權運動,從六四運動到《零八憲章》總共有二十年的時間,經過政治監控、坐牢種種磨難,變得溫柔暨敦厚,也深具領袖魅力,對於中國民主演進的看法也越趨成熟,已超越了同時代的維權人士。

劉曉波有別於一般的中國維權人士,更進一步觀察不同民族的脈動,更甚者,他更體恤這些演進,羅世宏提及,他更能理解少數民族在中國的獨立聲明,也理解兩岸關係中,台灣獨立的思想,劉曉波主張兩岸談判應該以民主作為前提,不是在任何武力威脅的情況之下才能談統獨。

主持人管中祥(右)訪問中正大學教授羅世宏(左)。

《零八憲章》 民主遲來的正義

以中國目前的環境,「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常見面對極權體系的方式,而後劉曉波因為自己的倡議,因此一生慘遭牢獄之災。羅世宏說,他一生的倡議當中,值得一提的為《零八憲章》,它不僅僅只是政治的倡議書,也是一個對於國家極權之下,溫柔提醒「民主」的代表。

《零八憲章》是一個主張人權、軍隊國家化、政黨輪替等民主的表徵,甚至有註明國家政治權利應該來自於選舉,這些聲明都讓中國政府為之驚恐,因此大大打壓,不料前後就掀起許多人的支持,第一波簽署就有三百零三個知識份子簽署,海內外也超過一萬多個重要人士簽署,跨越不同的政治光譜,大家認為《零八憲章》的出現,更貼近中國的改革方向。

羅世宏提及,《零八憲章》的出現正逢中國踏入國際化的時間點,由於中國民間追尋的憲政民主一直都沒有兌現,因此《零八憲章》剛好取得民間最大共識。中國知識份子認為該做的事情,中國政府卻沒有因應改革,反而還未善意對待。

用溫柔對抗囚禁 劉霞甘為劉曉波支柱

劉霞對劉曉波參與的活動是精神和感情上的支持者,給予他很多信任、溫暖和愛。羅世宏說,很多異議人士都會失去這些力量,但劉曉波是相對幸運的。儘管身現囹圄,只能用兩張單人照拼湊成一張結婚照,也象徵兩人的情感堅定無疑。

劉霞嚴格說起來也應該算是在坐牢。羅世宏說,因為劉曉波身為一個對北京政權而言敏感的維權人士,劉霞也得遭受「特別的」待遇,長期被中國政府監控和控制,就連劉曉波過世後,劉霞身在何處仍下落不明,都反映中國為了要去反對運動的符號和象徵人物,想盡辦法隔絕、稀釋劉曉波的公眾感召力。

極權後的恐懼 中國民主化的希望

中國的民主還有希望嗎?羅世宏認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壓中,中國獲取民主的養分、放棄民眾對獨裁者的期待,也代表民主化的轉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滋養。「若是對極權歷史有所瞭解的話,就不必太悲觀。」羅世宏認為。

羅世宏表示,中國發生非常多事情,台灣相對於香港是冷漠的,而從台灣的角度來看中國維權運動,我們面對的是不放棄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中國,若台灣不關注中國的發展,可能說不過去,因此關注中國大陸的發展對於台灣的發展是重要的。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