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專欄】合作專欄 【看見】

【看見】mw只是個一般人

【看見】 2016.06.20
文/吳靜如

2015年8月1日凌晨,大夥剛結束會議準備離開辦公室,看到有好幾名移工站在門外,看著TIWA的門口,旁邊擺著大小不一的行李。他們都是菲律賓籍漁工,一行七人從宜蘭花了一千多元一起擠一輛計程車來TIWA申訴,連晚餐都還沒吃;我們問他們:「如果來了,卻發現辦公室沒開門,怎麼辦?」他們說:「就睡在門口,等到TIWA開門。」

長期以來,我們抗議漁工的勞動條件惡劣、要求政府落實勞動檢查的行動。然而從以前的勞委會到現在的勞動部,從國民黨到民進黨,我們也從有口號喊到沒口號,但是哪一黨執政都一樣,面對人數僅有萬餘的漁業移工,沒人想用心落實明文規定的勞基法和勞檢。這七個連夜跑來的漁工,後來彼此鼓勵、壯膽,決定站在媒體與官員面前,替自己和其他漁工們,不控訴被打、被虐的暴力,卻要控訴這一點一滴、日夜累積、沒有流血的血腥折磨。

mw是7人中的1個。除了同樣吃不飽、睡不好以外,mw的薪資問題「最簡單」:從抵台當天起,每天十幾小時地工作了一個多月,一毛錢都沒拿到。

我們協助這群漁工進行申訴,並且開了數場記者會、協調會和討論會對政府施壓。等到勞動部核准轉換函下來,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待mw拿到他被積欠的1萬出頭薪資,也過了近半年。在這期間,mw在菲律賓的老婆因為經濟的困窘與mw的關係不時緊張;mw的小孩要上學交不出學費,mw被迫開口向我們借錢。mw的語言和表達能力都不算好,講到苦楚,應該有的悲傷常被靦腆的微笑帶過……我想,mw唯一的小確幸應該是在安置期間可以認識到一個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女友gf,悲恨怨幹至少有個人可以理解相伴。

mw打理戰車、上下物資,鎖螺絲、打繩結……妥當又牢靠,但這些在轉換雇主時派不上用場。
mw年紀不輕、身材不壯、面容其實也不討好;不太唱歌跳舞、酒量普普,人際關係平平;但是,mw修理安置中心不時出問題的水管、燈泡時,最主動週到;mw在打理戰車、上下物資時,鎖的螺絲、打的繩結,最妥當牢靠。還有,mw最會照顧安置中心「慰安狗」小四,不但常幫他洗澡,更常應他的要求,不時帶他去公園跑跳。但是,這些在他轉換雇主的面試時,都沒法「立即見效」地派得上用場。而,轉換是有時限的,找不到新工作,就只能扛著債務回鄉。

在轉換期限的最後幾天,我們將手上有的仲介電話打完一輪,四處求問轉換工作的機會。在到期的前一天,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承接mw的工廠。在雙方面試完、談妥之後,失業十個月的mw終於上工,全辦公室為他高興得差點放鞭炮。但大家一口氣還沒喘透,就接到mw回報被仲介刁難的消息,而且即使面試時彼此都講過話,但仲介卻一直挑剔他的中文不好。當我們還在跟仲介聯絡、爭論的時候,忽然接到gf的訊息,說她聯繫不上mw了。 我們急忙傳訊息給mw,也再沒有回應。我們不斷猜測,他「逃跑」了嗎?

幾天後,gf憂心地跟我們說,聽說他被移民署抓到了,請我們幫忙打探一下他到底在哪;再幾天後,收到mw的訊息說,他還在,他還好,但因為實在需要錢,沒辦法再回中心「等待轉換」,所以非常對不起大家。然後,這條線就斷了。

mw從此將成為移民署口中待抓的「逃逸外勞」、警政署口中的「治安問題」、勞動部「行方不明」統計中的一個數字和gf心中無法被回答的問號。

mw年紀不輕、身材不壯、面容不討好、不善表達自己,但努力過活。最終,不合理的制度卻逼他「逃跑」。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好多被稱讚的「優秀」移工:移工好會唱歌、移工好會跳舞、移工好會表演、移工好會寫詩、在他鄉異地,移民工也可以ooxx……作為一個移工運動者,理應高興。移民工被台灣社會的任何社群「稱讚」,怎麼樣都應該是件好事吧?但是,看著這些「稱讚」,我心裡卻老是浮起mw──年紀不輕、身材不壯、面容不討好、不太唱歌跳舞、酒量普普,人際關係平平、不善表達自己,但努力選擇、用力過活的mw,以及很多不同國籍卻與mw相似的fw、fm、ct、cw……

什麼時候,移工的形象,可以不再只能被放在「被憐憫」與「被稱讚」的兩極?什麼時候移工運動才可以讓社會有充分的客觀條件,讓移工被認識為跟我們每個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也跟我們一樣,有時就算努力選擇,卻還是不得不「犯錯」的一般人?

本文作者為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TIWA) 成員
【看見】專欄,看見在台移工的喜怒哀樂
本文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