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司法司法改革 性別司法

罷免恐龍法官OK不OK?

性別司法 2018.06.11
文/李佳玟
輕判犯下性侵案的史丹佛大學生而遭到罷免的美國加州法官博斯基。

這個法官罷免結果出爐好幾天了,我一直在想該怎樣看待這件事──作為一個自由兼基進的女性主義法學者。

作為一個自由派,我反對嚴刑峻法,希望法官可善用刑罰的裁量權,給予被告復歸社會的機會,特別是給予那些結構弱勢的人再一次的機會。這樣的罷免投票,在當代重罰的氛圍下,的確可能讓保守派「有樣學樣」,嚇阻法官給予被告機會。本來仰賴法官調節嚴刑峻法的空間,可能因此就沒了。

但在另一方面,自由派不可能對法官的階級與種族歧視不聞不問。支持罷免的人挖掘佩斯基法官先前的案子,不僅發現本案法官佩斯基先前就有對於中上階級白人輕判的紀錄,也認為佩斯基法官對於女性被害人並不友善(相關報導),作為一個女性主義者,無法坐視這樣的判決。給予法官裁量權,是希望法官可以看到結構的不義,平衡結構的不義,而不是讓法官用裁判強化結構的不義。結構不會只有種族與階級,還有性別。如果法官濫用其裁量權,優待白人男性性暴力犯罪者,這樣的法官該被彈劾下台。

如果開啟了罷免法官的這扇門,可能在會產生負面效應,也只能在未來一個案子一個案子進行辯論。總不可能因為擔心可能壓縮了好法官的裁量空間,因而讓一個壞法官逃過「制裁」。如果現在可以逃過了,恐怕留下來的裁量空間會鼓勵更多的歧視性判決。由於這個案子是大學校園相當常見的酒醉性侵,這樣的判決也等同於支持現有的強暴文化。

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案件(被告犯行確鑿),被害人也不一定想要被告「在監獄關很久到腐爛」,但卻因為被告在辯護人的協助下,不斷狡辯,在審判中對被害人進行攻擊,檢討羞辱被害人(放任此種攻擊的法官難辭其咎)。被告父親對於自己兒子所犯下的性暴力輕描淡寫,說被告要為了這犯行的「20多分鐘」而坐牢,代價實在太大;法官於量刑時利用其裁量權限濫施同情心,最後導致自己被罷免下台,加州立法者修法提高此種趁機性交罪的處罰,而本案被告 Brock Tuner,不僅被永久剝奪參加奧運的資格,更成為某本刑法教科書性侵害犯的代表。

一切,就因為法官沒有在本案給予性侵害被告應有的處罰。那個處罰不一定要十年、八年,但三年緩刑、六個月監禁,最終被告「在獄中表現良好」,三個月就獲釋,就是不符合正義。

● 作者為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 本文原刊登於作者臉書網誌,經作者同意轉載。
● 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