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職災案本週四(21日)於最高法院三審辯論終結。RCA員工關懷協會呼籲最高院「儘速判決、自為判決」,不要再發回更審,給已經纏訟11年的案件一個明確答案。本案將於8月16日上午11點宣判。
本案就因果關係認定、時效、舉證責任、揭穿公司面紗等爭點進行辯論。原告辯護律師呼籲最高院維持一、二審的進步見解,並再提高判賠金額。被告RCA等公司辯護律師則主張,原審法院的見解將動搖法律安定性,最高院應審慎考量。
律師蔡雅瀅指出,根據被告之一的特藝公司(Technicolor)2013年財報計算,只要7天就能賺到協會請求的27億賠償總額,顯示有足夠財力負擔賠償責任。
被告辯護律師在法庭中主張,工人除了提出研究證明特定化學物質可能導致人類特定疾病,同時也要證明其接觸化學物質的劑量達到足以致病的程度,並且排除其他可能造成生病的因素,才能認定RCA的污染是員工罹病的真正原因。
被告舉例,一般人出門會接觸到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喝茶也會喝到殘存農藥,但不代表就是生病,因為人會新陳代謝、自我修復;許多已被認定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包括本案的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法令上仍容許工廠在一定劑量內使用。
原告方則認為,RCA工人暴露在含有31種以上有機溶劑的化學物質,產生的雞尾酒效應難以個別量化,不適合一對一證明個別因果關係,因此有必要採取較寬鬆的方式認定,原告已提出11篇國際期刊認證的流行病學報告,並傳喚專家作證,認定已盡舉證責任,因果關係成立。
原告主張,如果把因果關係證明門檻拉得太高,往往造成受害者難以求償,企業將更加有恃無恐,不用去考量使用化學物質損害人體、環境的風險,不符合社會正義。
被告方主張,根據民法197條規定,在當事人必須在權利受損十年內,或知道自己權利受到損害兩年內提起訴訟,舉例來說,發生車禍的時候,就得到了請求對方賠償的權利,開始計算時效;然而本案關懷協會2004年提起訴訟、2002年向法院申請假扣押且被准許,顯示成員在當已經知道自己受損,但原審法院卻認定,工人的兩年消滅時效是從101年專家陳寶中到庭作證才開始算計算時效,被告質疑,「起訴難道不是行使請求權嗎?」
原告主張,有機溶劑成分、暴露劑量等證據掌握在RCA公司手上,導致工人舉證困難,陷入「太早提告沒證據、太晚提告超過時效」的困境,且本案污染與罹病的因果關係涉及專業判斷,釐清過程費時,不應該因為這樣認定是工人讓自己的權利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