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土地環境居住權 南鐵東移

新政府裝舊靈魂 社運入閣改變民進黨開發主義思維?

南鐵東移 2016.05.23
整理/黃仁禧
燦爛時光會客室#105 高唱「民主進行曲」 520後的台灣會更民主?

今年五二0總統就職典禮彩排上,以「民主進行曲」作為表演項目,其中一段演出抗議群眾拿著「我是人,我反核」、「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布條和手舉牌,引發社會議論與反彈。

為何表演抗議會引起社運人士的極大反彈?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同時也是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的徐世榮在接受《燦爛時光會客室》主持人管中祥訪問時表示,政黨、政府理論上是政治的體系,社會運動屬民間社會的體系,從政治經濟學的觀點,這兩個不同體系應該在平等的位置。在這個重要的政治場合中,帶著節慶的氛圍,展現、展演民間社會的力量,是不太恰當的,但他也對後來在典禮當天取消特定標語的作法感到欣慰。

理論上,社會運動是民間展現力量的方式,充滿理想和願景,不受現有制度框架的限制,但政治體系則是制度框架的設定者。兩者間雖有衝突,但是也有交合之處。徐世榮對蔡培慧、詹順貴等社運人土進入政府改革樂觀其成,可以將民間的理想帶入體制中,但他也提醒,一定要了解政治體系的邏輯:妥協,因為政治體系中充滿了利益交換。

徐世榮也舉例,台灣農村陣線所關注的修正土地徵收條例,儘管大埔案時有民進黨籍的議員協助,但更期盼能夠參與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法,所以有非常信任的夥伴進到立法院,徐世榮認為儘管會受到制約,但對制度的改變是正面的。

管中祥反問,社會運動參與者進入政治體系,會不會導致公民社會的力量被收編?徐世榮認為未必,因為公民社會的本質是流動性的,社會運動者不該扮演或承擔一整個公民社會的角色或責任。應該要一方面鼓勵社會運動者進入政治體系進行改革,另一方面也期待更多元身分的人參與到社會運動之中。在擔憂公民社會被收編的同時,也要思考有沒有辦法為社會運動引入更多公民社會的力量。但管中祥也質疑,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社運團體是進入體制否真有發揮空間?另一方面,台灣社運團體在組織工作及人才養成,似乎沒有準備好,進入新政府,將是部分社運團體的極大挑戰。

不過,徐世榮也對新上任的民進黨政府能否改變現有體制並不樂觀。他說,民進黨把國民黨過去的制度、思維,視之為當然,民進黨對於轉型正義的理解,尚未透徹,還停留在228事件、白色恐怖及不當黨產,但更應該包含了憲政體制反思,以及如何回歸到民主政治的價值,對基本人權的尊重。

不少民進黨執政的縣市中都有因為開發主義帶來的土地徵收爭議,例如,桃園航空城、新竹璞玉計畫、台中大智慧學苑拆除、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但民進黨政府遭到質疑時,仍然以「依法行政」的說法回應,「這是國民黨政治人物常講的話。」徐世榮失望地說,現在民進黨正式執政中央,看來並沒有意識到現行法律是建立在威權統治、獨尊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思維的基礎,讓人非常擔憂。

桃園航空城聽證會仍然是以官方的思維主導會議進行。(相片由公庫提供
徐世榮也舉例日前桃園航空城聽證會為例,說明民進黨的發展思維和國民黨的一致性。儘管民進黨形式上在聽證會、公聽會比起國民黨做的更足夠,但仍然是以官方的思維主導會議進行。官方往往多以推估的數據或國外的案例來進行說明,但不但無法聚焦,也缺乏本地的基礎研究,未考量國外與本地差異。而反對方開發方以此提出挑戰時,政府也無法在方法論上或知識論上提出清楚的回應,反而變成各說各話。

徐世榮說,公共政策的產出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部門,第二部門是資本或企業,第三部門是公民社會,政策的制定通常是三個部門折衝後的結果。但從台灣的歷史經驗來看,公民社會在決策公共事務的參與空間比較小,若要有成熟的公共政策,第三部門的發展與茁壯是非常必要。政府與企業追求的往往是經濟的成長與效率,公民社會要求的是基本人權、公平正義及永續發展,這些價值應該被納入公共政策之中,徐世榮期待新政府上任後,能以包容式的思維制定政策與面對民間社會的批評。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