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國際國際局勢 司法管轄

被害者統一中國

司法管轄 2016.04.20
文/李佳玟

肯亞案在台灣社會延燒一個多星期。國際法學者警告中國意圖透過肯亞案破壞先前在菲律賓案中建立的慣例(指「在兩岸對跨國刑案都有管轄權,而管轄權競合的情況下,涉案之台灣人應被引渡回台灣,中國人則引渡回中國,各自審判」的慣例),意圖改變兩岸現狀。

我卻認為,肯亞案與接連發生之大馬案更該讓國人警惕的,是中國意圖透過跨國刑事案件,以「被害者」的身份召喚台灣民眾,遺忘台灣的主權問題,遺忘中國的司法公正性與嚴謹度的問題,與中國建立一個被害者的想像共同體,從過去一星期輿論的狀況來看,這套攻心的論述顯然相當成功。

輿論風向改變的關鍵點似乎在於媽媽在台灣四處喊冤的劉公子,公開在中國媒體上演一齣俯首認罪的自白大戲。本來為中國擄人而憤怒的台灣社會,逐漸接受抨擊政客作秀縱放壞人的方向,連帶地讓小丑變成英雄,失職者變功臣。

台灣社會因為會這種認罪而輿論轉向,不僅顯示台灣社會不知道在中國「被認罪」是多麼普通的一齣政治宣傳劇碼,更重要的是,這顯示台灣社會根本沒有在江國慶案中得到教訓。忘了台灣過去那些著名的冤案裡,每一個被告都曾經自白犯罪。因為刑求,因為迷惑,因為可知或不可知的原因,無辜的被告都曾痛哭告解尋求原諒。

因此,不管是否要求台籍被告應回台灣審判,肯亞案都讓中國司法成為台灣仰望的對象,不管是羨慕重刑,或是羨慕審判效率。意思是,就連那些期待將台籍被告送回台灣的人,也積極催促台灣的法律往中國式的重刑方向修改,要求台灣的司法表現得像中國法院一樣有懲罰效率。台灣在這場戰局裡早已輸去,因為這個社會本來對於程序正義就沒有信仰。

那些還在為太陽花學運改變了中台關係感到慶幸的人,或許根本沒有意識到,藉由肯亞案,被害者認同已經統一兩岸,創造一個中國。三民主義做不到的,資本主義還沒做到的,被害者的身份認同搶先做到了。

本文作者李佳玟,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
本文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原載於Facebook網誌,經作者同意後刊登。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