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

  • link
    2016.08.09

    【說法】雙重不正義──加重詐欺罪與人頭帳戶案

    詐騙集團手法與時俱進,假藉各種名義,踩住人性弱點從事詐騙,憑藉犯罪組織結構、精細的分工,結合網路、電信科技,建立起難以追查的屏障,犯罪偵查機關因此往往僅能起獲在現場取款的「車手」,或提供人頭帳戶的「人頭」。對於如何擺脫詐騙王國的惡名,政府似乎束手無策,只能被動地提高詐欺罪刑度,唯恐刑度不夠高,將傷害國民對犯罪偵查的信心。於是在103年6月底通過刑法第339條之4加重詐欺罪立法,包含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三個人以上、以各類傳播工具犯詐欺罪的情形,均大幅提高刑度。

  • link
    2016.07.22

    【說法】跪求~司法改革「會議」能這樣開嗎?

    蔡英文承諾要召開全國司法改革會議,開啟無限想像。像1999年那樣顯然不是很成功,只有審檢辯學關起門來開會,除了人民的聲音仍然缺席,也難逃又是「由上而下」的老批評,不是一個理想的典範。然而,即便早在1999年直到現在,大家都在思索一樣的問題:「司法的使用者」在哪裡?

  • link
    2016.06.29

    【說法】轉型正義下的司法改革

    臺灣從1980年代開始從威權逐漸轉型到民主,但對於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以及因壓迫而導致政治的、族群的或種族的社會分裂,卻一直沒有做善後工作,也就是所謂的「轉型正義」。在司法領域也不例外,對於在威權獨裁體制下,參與政治迫害的司法人員曾未在法律上或道德上予以追究。因此,過去參與政治迫害的司法人員,仍然充斥在司法高層。

  • link
    2016.06.27

    【說法】非法律人參與的司法改革很不一樣

    近年來司法滿意度低落,大家均普遍意識到「台灣的司法應該要改革」,但是因為民眾可能不具備司法專業技能,所以往往僅能說出對某個案件或某位司法從業人員的的負面感受,很難具體說出司法需要改進的癥結點是什麼。另一方面,專業的司法社群,例如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等,雖然能夠對某些司法問題提出專業的解法,但卻因為對司法問題已經有思考的慣性方向,反而對於一般人普遍會的司法感受,容易產生盲點而無法覺察。

  • link
    2016.06.07

    【說法】是誰在獨自吟唱監獄的悲歌──談監獄獨居監禁管理

    日前有監所管理員將獄中疑似虐待囚犯情事,公諸於媒體,企圖引起大眾的重視與監督,遭矯正署以「影響矯正機關聲譽,言行不檢」記申誡兩次。

  • link
    2016.05.25

    【說法】打開司法與人民間難解的心結

    近來備受爭議的兩起司法判決,莫過於台南湯姆熊割喉案,最高法院三審宣判,被告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定讞,以及為保護孕妻,不慎勒死小偷案,法院依過失致死罪判處三個月有期徒刑,緩刑兩年。判決一出,眾聲喧嘩,輿情沸騰,人民大呼正義自此殞落,司法不公的紀錄,又度再被畫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