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報導
  • 評論
  • 影片
  • 相簿
  • 懶人包
  • 特輯
首頁 類型 報導

反迫遷抗爭無奈落幕 大觀居民仍想說清楚的歷史脈絡

2019.03.16
文與圖/王柔婷 郭志榮
大觀第一代的居民留有當初的租金契約。

板橋大觀社區的反迫遷抗爭,在週四(3/14)苦行結束、晚間與退輔會漏夜協商後,昨天(3/15)凌晨無奈做出協議,宣告落幕。對居民來說,這是為避免負債不得不做出的抉擇,但大觀社區的歷史脈絡仍必須清楚交代,以免不明不白走上流離之路。

大觀迫遷案近日因強拆告急,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外界最關心是否有可能「停拆」與「原地安置」,但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日前公開表示,僅能「有條件接受緩拆」,若居民同意拆遷也不會再追討不當得利。

李文忠當時對外說明的5點相關措施包括:

1.大觀居民若簽拆除同意書,退輔會不主動追繳不當得利跟拆屋還地費用。但先前已繳納者無法追還。
2.弱勢家戶可領每戶10萬補助。
3.目前仍有21戶居民住在大觀,只要21戶全數同意拆遷,將緩拆1-3個月。
4.居民如需要搬遷協助,退輔會全額負擔搬遷費用。來不及找房子,可免費入住指定旅館一個月。
5.無論弱勢與否,只要是沒有自用住宅,皆可申請包租代管的租房津貼或社會住宅的優先抽籤權。

  
經過前天晚間到昨日凌晨的漏夜協商,大體上以李文忠上述五點措施為基礎,略作增修,雙方達成以下六點協議:

1. 21戶現住戶必須體同意點交房屋。只要一戶不同意,全體住戶三天後立即強拆。
2. 全體同意後,暫緩18日強拆,給予住戶三個月的搬遷期間。
3. 免除住戶的不當得利與強制執行費。
4. 退輔會承諾對弱勢家戶,點交房屋後給予十萬元補助金。
5. 退輔會承諾協調包租代管、社會住宅、租金補貼的優先抽籤權;搬遷期限三個月後,居民若仍無法獲安置,提供三至六個月短期異地安置。
6. 針對3/11抗爭被告,退輔會承諾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雖是雙方的「協議」,自救會成員唐佐欣表示,居民承受不當得利與強制執行費的壓力,不得不簽。居民許林玉聰也表示,實在不甘看學生再受苦,才接受協議。

居民黃婉妮也強調,抗爭到最後一刻,癥結在於政府不承認居民合法居住眷舍、合法購賣房子的事實,對地上物全無補償,以不當得利與強制執行費脅迫。不接受,就要負債,居民承受不起,也累了。但接受10萬搬離的條件,未來依然不知要去那裡。

先前退輔會官員說,「大觀居民先違法佔用國土50年,50年來沒有人繳過一毛錢,如果還可以現地安置,大家能接受這樣的公平正義嗎?」對居民來說,那是不了解當地歷史脈絡、也踩痛居民的抹黑。即便原地安置已不可求,仍必須加以反駁。

林燕玉與其丈夫黃世進住進大觀社區後,靠著賣檳榔養育3個小孩。
位於新北市板橋的大觀社區約從1950年代發跡,最早是眷村「婦聯一村」的附屬市場,居民則是由市場攤販所組成。當時,攤販向婦聯會合法承租房舍,不過此承租契約,在婦聯一村因1963年的水災遷村後便不了了之。

水災後,大觀的居民留在原地,儘管沒有土地所有權,卻也在政府的默許下落地生根、加蓋屋舍。往後,此一灰色居住地帶,還容納了不少從南部北上打拚的家庭。直至2002年,市府都市計畫把大觀社區劃為板橋榮家的社福用地,退輔會要居民拆屋還地,並向居民提告違占國有地。2014年,官民訴訟終結,法院判居民敗訴,除了拆屋還需償還不當得利。

從法律上來看,大觀居民沒有土地所有權,拆屋還地理所當然,但這50餘年,正是因為政府的管理不彰,才讓大觀產權不明、住居模糊。最慘的莫過於把畢生積蓄拿來當地買房、整修房子的居民,人生落得一場空,57歲的林燕玉與其丈夫黃世進便是其中一例。

林燕玉拿著買賣契約向法官證明自己有房子所有權時,法官卻跟她說,「你買到的是贓物。」
林燕玉與丈夫育有3子,已在大觀居住30餘年,兩人當初從雲林北上工作時,沒有好的頭路,也租不起房,最後在大觀社區找到一個月租金6千的雙層住家,一樓還可做店面使用。兩夫妻靠者賣檳榔小本生意養育全家。

為了讓孩子有穩定的成長環境,最後向房東以130萬買下房屋所有權。林燕玉說,當初房東有跟她講,房子未來不會被收走,她才安心購買,沒想到這些承諾全不算數。

2008年國家提告大觀居民違佔國有地時,林燕玉還拿著買賣契約、房屋稅單據等,向法院證明自己有房子的所有權,換來法官一句「你買到的是贓物」,讓他們完全無法接受。

講到這棟狹窄的房子,林燕玉時而哽咽時而傻笑。哽咽的是,辛苦錢化為烏有,未來不知該落腳何處。傻笑的是,在這棟簡陋的房子中,處處充滿回憶。林燕玉提到,因為廚房小到只能容納一人,當初懷孕時肚子太大,還要把肚子頂在流理台上煮飯。

除了城鄉移民,大觀還住著當初在市場做生意的第二、第三代。46歲的居民周湘萍表示,父親從軍中退休後,透過招商到婦聯一村附屬市場賣紅豆湯,全家一住就是50餘年,雖然父親前幾年已過世,但她的兩位哥哥、年邁母親和先生女兒都還住在一起。

迫遷事件發生後,周湘萍辭掉工作全心為自救會服務,就連她的六年級女兒陳慧泉也積極參與抗爭。周湘萍說,大觀是很多弱勢族群唯一的家,他們要的真的不多,只希望能原地續住、有尊嚴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

周湘萍(右)是大觀社區原始居民第二代。
大觀社區的第三代也加入抗爭,右為六年級的陳慧泉。
林燕玉無法接受花了畢生積蓄買房,卻一夕化為烏有。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