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環保局16日在中山醫學大學,首度舉辦「空氣污染物PM2.5環境調查及健康風險評估」第一、二階段調查成果說明會,公開說明隱匿許久的空污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台中市29個行政區中,龍井、西屯、大肚、大雅、清水、后里、梧棲7個地區,一級致癌物污染濃度最高,成為全市的前7名,並且已經成為「國安問題」。
台中過去進行空氣污染調查與健康風險評估,但是調查結果一直未公開,民間環保團體數度要求前市長林佳龍公開報告,但是都被以有關企業機密為由,婉拒公開。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執委許心欣指出,報告長期不公開,在環團強力要求下,後來在網路上公布,卻有部分頁數隱匿,直到換黨執政,16日才首度對外完整公開說明。

「空氣污染物PM2.5環境調查及健康風險評估」第一、二階段調查成果說明會,首度在中山醫學大學舉辦,許多關心空污人士參與。
報告說明會上,分成空污中一級致癌物分析,空污的動態流向與污染指紋,以及未來調查方向三部分說明。
中山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廖勇柏指出,針對台中市29個行政區,收集PM2.5的霾害空氣,分析其中鎳、三價砷、五價砷、六價鉻等8種一級致癌物,發現霾害濃度和一級致癌物,並不存在正相關,霾害濃度高,一級致癌物不一定高,霾害濃度低,一級致癌物可能顯示高量。
在台中市29個行政區中,龍井、西屯、大肚、大雅、清水、后里、梧棲7個地區,依循成為一級致癌物最高的地區,成為台中致癌的高風險區。像龍井區的PM2.5濃度,平均排名第15位,但是一級致癌物濃度卻是最高,西屯區的PM2.5濃度排名第一,一級致癌物濃度排名第二。

中山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廖勇柏指出,空氣污染不只是「健康問題」,更是「國安問題」。
廖勇柏表示,一級致癌物不像食物毒素,還有最低安全量,它是一接觸就有罹癌風險,並且具有累積性。雖然致癌受到抽煙、體質、基因等個人因素所影響,但是空氣中的致癌因子,卻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大環境因素,已經有許多醫學文獻,證明空氣污染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這不只是「健康問題」,更是「國安問題」。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郭崇義指出,在環境污染源調查上,針對大氣、土壤、固定源,進行氣態、酸性、固態等污染物調查,目前在土壤部分,並未發現顯著污染數據。現今已對台中市800多根排煙管,陸續進行監測,希望未來建立個別污染數據,如同一套污染指紋,一旦發生空污危害,就能比對出來。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執委許心欣指出,面對調查報告公開,台中龍井等七區成為致癌重災區,其他區域也是有致癌風險,只是「證實」長期以來的空污疑慮,目前最急迫的是如何因應。她指出,市府應該加強空污教育,讓人人瞭解空污危害,以及提供完善的空污警訊,讓市民與學校孩童能夠進行避災行動。
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尚君璽表示,這些資料幾年前調查後,就被放在一邊,現在好不容易重建天日,應該探討如何防制,而不是一再調查、一再研究,再研究也不會超越這份保告揭露的事實。她希望政府必須拿出一套完整的改善方案,而不是調查結果出爐,又被擱著不處理。

台灣生態學會楊國禛教授指出,官方與民間空污數據,呈現極大差異,讓人民無所適從,甚至不知避險。
台灣生態學會楊國禛教授指出,空污調查出爐,顯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但是目前在官方的空污即時資訊,卻和民間的即時資訊,呈現一個世界,兩種數據的荒謬實況。明明當天已不見藍天,空污甚巨,民間空污數據已呈現高值,但是環保署公告還在安全值。他表示、官方監測器具的設置位置,以及採用平均值的方式,很難看出短時的空污變化,讓人民無所適從,甚至不知避險。
台中市環保局空污科長陳忠義表示,即然市府敢公布報告,就是有決心處理,除了調查持續進行,增加空污教育,也會徹底根除汙染源,管制中火等老舊機組的空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