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工業區污染地方46年,當地居民不斷要求全體遷廠,但是政府始終失信,後來轉成答應降編,民眾極力爭取。22日在高雄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下,決議將大社工業區由石化特種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排除高污染產業,納入一般民生工業,解決高雄污染問題。
高雄市大社地區在1973年設立大社工業區,面積約101公頃,作為石化特種工業區,主要生產化工產品,目前有中石化、國喬、台橡、中纖、榮化等11家廠商進駐,員工總數約2700人。
但是工業區設立後,污染、工安事件不斷。1978發生氰氣外洩事件,附近居民400多人中毒、1人死亡;1988年發生大爆炸;1993年發生不明氣體大量外洩事件,當地居民圍廠抗爭,要求全體遷廠。經濟部承諾2015年中油五輕遷廠,大社工業區一併遷移,但是至今五輕遷廠已經完成,大社工業區並未遷廠。
高雄縣都市計畫委員會以附帶條件提出,特種工業區遷廠、降編的歷史文件。(照片提供:大社環境守護聯盟)
1998年,當時高雄縣都市計畫委員會以附帶條件提出,特種工業區內廠商,在2018年前完成遷廠,並依法將依法降編為乙種工業區,作為因應方案,成為大社工業區降編案的開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沈健全教授表示,當時協調會結論,政府承諾重污染工廠五年內遷廠,輕污染工廠十年內遷廠,大社工業區朝向無煙囪工業發展,大社工業區是遷廠裁撤案,不該只是降編案。
全體遷廠始終跳票,居民轉而要求先行降編,排除高污染工廠。高雄市政府在改制後,推動大社工業區降編案的都市計劃審議,但是各方意見不同,居民與環保團體要求降編乙種工耶區,廠商希望降為甲種工業區,2018年都審小組會議達成降編共識,22日舉行都市計劃審議大會,進行決議。
高雄反空污團體擔心都審大會遭到翻盤,前往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進行陳情抗議,在高雄市政府要求陳抗現場「不舉標語、不得發言」下,參加團體與聲援民代以靜坐方式表達抗議,並且在會議前,以獻贈康乃馨給都審委員,希望公平審查。
都審大會進行時,高雄市政府以旁聽要點,將陳情民眾隔離在另一房間,登記發言者在依序帶入會場發言,並且限制媒體錄影錄音,阻擋拍攝民眾陳訴心聲與民代關心市政,一度引發居民與媒體抗議,表示違反民眾參與與資訊公開。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高雄仁武、大社工業區,緊緊相鄰,根據統計方圓10公里內,約有50多萬居民,當地致癌風險,比其他地區高出100倍。現今居民要求遷廠,已經跳票,希望能夠先通過降編,協助廠商遷廠,解決當地污染問題。
過去參加圍廠抗爭的居民李名表示,大社工業區遷廠、降編,已經是政府過去就答應的事,廠區所有業者,當初都是合法進駐,一旦要遷廠,至少要花費10年時間,政府必須輔導,早就該進行,業者才有地方可去。到現今還在討論遷廠降編,還要再花10年時間,政府根本違背2018年前「完成遷廠」的承諾。
工會代表表示,勞工是弱勢團體,降編影響生計,實際空污來源,還有汽機車排放的空污。多年來,工廠不斷進行污染改善,十多年來改善污染的投資,已經高達,186億作得非常好。如果一旦降編遷廠,將會影響2700多名員工,將近10000多人的家庭生計,因此反對降編。
工廠代表表示,大社工業區年產值超過850億元以上,有著重大經濟貢獻,況且大社工業區由多家企業進駐,並無煉油或放射性產業,多是化工、鋼鐵製品,如果要降編,希望變更為甲種工業區,符合現今產業現況以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及民眾就業機會。
大社居民與環保團體聯合抗爭,希望還給高雄一個健康家園。
大社環境守護聯盟召集人吳忠穎表示,從過去工安與污染記錄,大社工業區工安不斷,廠商一再污染受到開罰,以少數罰金和回饋金,賺取千億利潤,居民已經長期受害,政府應該實踐承諾,不該讓環境持續惡化。他表示,工業區不降編,污染無法改善,新產業也無法進入,希望透過降編,以及新的園區規劃,提升當地產業更新發展。
最終,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將大社特種工業區變更為乙種工業區,但是整個邊更案,依法必須再提報內政部進行審議。
大社環境守護聯盟陳凱婷表示,大社工業區污染已久,居民希望全體遷廠,降編只是第一步,希望未來工業區比照五輕,轉型成為有助環境的產業與空間,還給居民一個健康生存的環境。
46年的工業污染,為大社等地居民帶來苦痛,高雄市現今通過降編案,未來還要到內政部審議,面對廠商的利益,工業局的態度,降編還有許多不確定性。居民與環團最終希望工廠遷走、工業區裁撤,擁有一個健康環境的目標,還是一條艱辛抗爭的漫漫長路。
高雄市都市計劃審議大會審議大社工業區降編案,居民與環團靜坐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