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周年前夕,華人民主書院與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簡稱「香港支聯會」) 首次從香港移師台北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
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學生、民眾示威期間,港台有個別異地聲援行動。香港當時進入主權從英國移交中國的倒數階段,學潮也燃起港人對自身未來與中國民主的關注。
當時有句口號是:「今天的中國、明天的香港。」支聯會就是在1989年5月21日香港百萬人聲援民運大遊行時,以支持中國的愛國民主運動為目的成立。
同年6月3、4日,中共在北京天安門以坦克車、軍槍流血鎮壓人民,支聯會轉而參與流亡人士的政治庇護工作,而且三十年來不間斷地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六四周年燭光悼念晚會,要求中共平反八九民運、究責屠城責任。
近年不但有港人質疑晚會行禮如儀、本土派也認為香港應先關心自己的前途要緊,怎還耗費心力關心中國民主?
公視記者專訪支聯會主席何俊仁,請他回顧當初救援民運人士往海外逃亡,支聯會扮演什麼角色?如今支聯會的存在目的是什麼?面對批評,香港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如何看待?以下為訪談內容。

1989年5月28日,響應「全球華人民主大遊行」,香港150萬人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