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報導
  • 評論
  • 影片
  • 相簿
  • 懶人包
  • 特輯
首頁 類型 報導

支聯會主席何俊仁 憶當年六四救援行動

2019.06.04
黃怡菁/專訪

六四30周年前夕,華人民主書院與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簡稱「香港支聯會」) 首次從香港移師台北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

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學生、民眾示威期間,港台有個別異地聲援行動。香港當時進入主權從英國移交中國的倒數階段,學潮也燃起港人對自身未來與中國民主的關注。

當時有句口號是:「今天的中國、明天的香港。」支聯會就是在1989年5月21日香港百萬人聲援民運大遊行時,以支持中國的愛國民主運動為目的成立。

同年6月3、4日,中共在北京天安門以坦克車、軍槍流血鎮壓人民,支聯會轉而參與流亡人士的政治庇護工作,而且三十年來不間斷地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六四周年燭光悼念晚會,要求中共平反八九民運、究責屠城責任。

近年不但有港人質疑晚會行禮如儀、本土派也認為香港應先關心自己的前途要緊,怎還耗費心力關心中國民主?

公視記者專訪支聯會主席何俊仁,請他回顧當初救援民運人士往海外逃亡,支聯會扮演什麼角色?如今支聯會的存在目的是什麼?面對批評,香港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如何看待?以下為訪談內容。

1989年5月28日,響應「全球華人民主大遊行」,香港150萬人上街。

記者:

六四流血鎮壓發生的當下,香港支聯會啟動哪些救援行動?如何接濟八九民運流亡人士、將他們送到海外?

何俊仁:

屠殺之後我們支聯會已經有一個組織了,而且受到各界捐助、也有錢,只差在法律程序上做登記。

當時有人找上我們幫忙,作為民運人士臨時來香港的中繼站,再看看有什麼地方可以找政治庇護。屠殺之後有很多學生都逃到民間躲藏起來,當時支聯會當然是沒有能力滲透到大陸,所以是有一些中間的團體,現在也不方便完全揭密是哪些人。但是有中間團體把很多民運人士送來香港,當然是偷渡過來,不是引渡。我們用船啊,主要是海陸並進,有一些則是陸路去了其他地方,但絕大部分都是逃往香港。

你知道那時候我們香港還有一個政策就是,如果你非法來到香港,會馬上把你送回去,所以我們最緊張的就是要確保逃亡的民運人士,不會被交給香港政府 (當時還是英國殖民) ,否則會被當成非法入境者。所以最重要就是安排他們住在安全的地方,然後我們跟香港政府有個協議,由我們轉介他們作香港難民審查,去給香港政府政治部進行政治審查,也就是難民身分的審查,給予難民身分後我們就幫忙找暫時住所,再安排要前往哪個國家。

最後一步是和很多國家領事們開會。當時尋求庇護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人數不少,很多國家都不是這樣願意敞開大門。美國、英國、北歐,還有西歐的法國、德國,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全都有分批名額。剛好那一年是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他們最後是願意,全部來他們都收,只要是中國民運產生的政治難民,他們都可以全部接受。

當時氛圍相當緊張,24小時內就從香港再轉向其他國家逃亡。

記者:

2014年雨傘運動有受到八九民運的啟發嗎?兩者有沒有關聯?

何俊仁:

他們在理念上,沒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年輕人主要是關心香港本土利益,反而批評我們 (支聯會) 為什麼花這麼多精神去關心大陸的情況。而且我們根本是沒有力量去改變大陸,跟中共對著幹,反而對香港不好。最好跟他們分割、不要理他們,他們也不要理我們。你不要去挑動他們,不然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很多年輕人現在覺得,我們老一輩的「大中華情懷」,他們根本沒有興趣,他們覺得他們是香港人。

記者:

你怎麼面對批評?

何俊仁:

其實每個人對身分認同,都是非常感性的選擇,都是非常主觀的。香港這三十年來很多人移民去外國,變成加拿大公民、美國公民、澳大利亞公民,甚至來台灣。但很多人變成美國公民,還是很關心香港、關心中國。

我們應該想想的是:作為一個人,我們是有我們的道德感、正義感,對吧?我們對大陸的關懷、對哪裡的人權受到剝奪、見到八九民運爆發這樣驚訝、見到六四中共對學生百姓屠殺,我們真的可以沒有感受嗎?真的不關我們的事嗎?我覺得作為一個人,是不應該這樣的。

所以,我只是要求我們是以一個人、一個國際公民來關心六四。你是香港人、你是中國人,都無所謂。

記者:

現在還是相信,中國民主了、香港才會好?

何俊仁:

很多人都有理由這樣相信。當然中國有民主,香港就絕對沒有問題 (也走向民主) 。而且很多人都認為香港是可以帶動中國民主,我們絕對有條件如台灣一樣。從來最大的障礙,或者是唯一障礙,就是來自北京。

那麼將來是不是要同步民主化呢?不一定,如果中國發展有藍圖跟時間表,只要他們不要把民主看成是他們的敵人,甚至將發展民主作為政治的目標,那麼肯定香港首先實現民主、做為模範。

記者:

港府推行逃犯條例,讓你們擔心今年海外參加六四國際研討會的民運人士被捕,或進不去香港,所以辦在台灣。如果未來這樣的狀況持續,港人會不會逐漸淡忘六四?

何俊仁:

不會。香港每年舉行六四悼念活動,已經非常穩固,是香港本土有生命力的運動。尤其四十歲以上的人都不會遺忘,都有深厚感情。而且可透過社會、家庭教育,把我們共同記憶傳承給下一代。

清洗六四集體記憶,主要還是在大陸。年紀大的一代不敢談,也沒有心情去談。下一代完全不知道。這就是為什麼這一年我們這麼努力要重開六四紀念館,每年都有六千萬大陸訪民來香港,我們希望有部分人知道要來。只要有香港在,絕對不會遺忘的。

當然台灣也有不少人,在保存記憶,另外還有六四見證人吳仁華,很用心在研究六四、也有著作紀錄當年的狀況。他做得很好。

記者:

最後請教,支聯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何俊仁:

用我們的良知和勇氣,向有權力的人說真話。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