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報導
  • 評論
  • 影片
  • 相簿
  • 懶人包
  • 特輯
首頁 類型 報導

首批武漢包機返台者的封城記事

2020.02.14
文/黃怡菁

打開便當,每一餐的主食都相當豐盛:滷雞腿、照燒豬排、炕肉、炸雞翅,旁邊還有一杯咖啡,菜色輪著替換。搭上首批武漢包機返台的小A (化名) ,人還在林口的隔離檢疫所。她拍下三餐,用通訊軟體傳給我看返家前最後一哩路的日常。她說:「台灣政府做得很貼心。」防疫可說做得滴水不漏。

小A嫁來台灣8年,在農曆春節前帶著兩個孩子,打算先和同鄉朋友從武漢會合,大年初四再去雲南旅行。小A說,離台前她先買了一、二十個N95口罩上機,可是1月20號到了武漢還像太平盛世、街道一片和諧,極少數在地人戴上口罩、警覺到疫情的嚴重性。

但晚間習近平親自對疫情做出指示,到了21號風向一轉,人們明顯感覺不一樣了。22號中國官方公布的確診數暴增,「眼看新型冠狀病毒變成一場『生化危機』,然後23號大年初一就封城!」

「包機回台的人沒有網友想像白目」

細數封城前三天武漢的氛圍變化,電話另一端的小A彷彿歷劫歸來。她說其實當地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在封城前一天就知道消息了,但手機被監控,只能用很隱諱的方式向朋友告知、打暗號,例如,「你懂得」,靠對方去領悟即將封城的消息。然而輾轉得知的她,也來不及帶著小孩提前離開武漢。

小A坦言在封城期間內心是相當恐懼的,因為武漢真實情況比電視報導更嚴重很多。但她現在已經回來了,她強調自己也不想扮演武漢封城的受害者,只是面對部分台灣網友輿論攻擊,仍讓她很想告訴台灣人,包機回台的人「沒有網友想像白目」。

會有這番感受,源自於首批武漢包機2月3號深夜抵台後,名單優先順序引爆爭論。陸籍配偶遭輿論形容「偷渡」入境;事後總統蔡英文、陸委會定調陸配是「同胞、家人」為對立降溫。

陸委會也在11號宣布基於人道考量「開放陸配子女來台」政策;但隨即受到輿論反彈,12號下午再緊急喊卡。

小A明白從疫區回來的人,如同「瘟疫」一般存在,所以她說她已決定,等14天隔離期滿,回家後會再自主隔離7天,有任何症狀都願意主動通報。只是面對連日網路痛罵和政策轉彎,內心仍五味雜陳。

道阻且長 部分弱勢者趕不上包機

第一批包機乘客是否為「老弱婦孺」?在爭議中備受質疑。小A表示多數上機的陸配都和她一樣領有中華民國的身分證,「我可以說我就是老弱婦孺裡面的『婦』,還帶著兩個小朋友。」

爭議風波期間,媒體報導位在湖北省的血友病童,未搭上首批包機返台;事後另有網路媒體再追蹤原因,病童母親指出,當時距離太遙遠、進不去武漢,無法趕上包機。

小A說,台灣人其實沒有那麼了解封城的狀態,湖北省所有城市、道路都封了。像她和孩子當時困在武漢市的漢陽,就被規定只准進、不准出;而武昌管制相對寬鬆、漢口的管制嚴格。這樣的狀態下,活動區域很有限,武漢周邊城市的台胞,要來搭飛機也很困難。

小A情緒轉為激動,「能出來的台胞管你是哪裡?都要帶走!考慮到老弱婦孺固然重要,但武漢以外的老弱婦孺優先上機,妳知道這有多困難嗎?」小A認為,沒有考慮到封城的情境就謾罵、指責,是不切實際的。而政府態度也攸關社會情感的分裂。

因為住在離機場相對近的地方,小A和孩子們在3號順利搭機回台;等下周隔離結束,終於能和台灣丈夫團圓。老大就讀國三,接下來也得準備會考。電訪掛斷後,小A再傳來文字訊息,寫著:

對台灣民眾來講、對民進黨來講,能回來的可能只是「247」這個數字......但對於疫區的台胞來講,這是247個生命......

未來如果能有下一批武漢台胞有幸回台,我相信他們會和我一樣,完全配合政府的檢疫工作,同時也願意跟我一樣,在政府規定的隔離完成後,再自覺自主的隔離些許天數......

希望這樣能將台灣民眾的恐慌和擔憂降到最低。也望台灣民眾的同理和體諒!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