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7
死刑違憲判決背後的分歧與共識
由前大法官許玉秀發起、台北律師公會主辦的第二屆模擬憲法法庭,經過5月1日、9日兩天言詞辯論,昨(26)日早上宣判,9位模擬大法官最終以5票贊成、4票反對,宣判我國刑法第33條「死刑做為主刑之一」違反憲法保障的人性尊嚴與生命權。一票之差顯示正反意見的辯論激烈,分別投下正、反主張的雙方,固然在人性尊嚴等見解上各自有所堅持,但對於現行死刑制度的若干面貌,卻也未必沒有共同的質疑。
由前大法官許玉秀發起、台北律師公會主辦的第二屆模擬憲法法庭,經過5月1日、9日兩天言詞辯論,昨(26)日早上宣判,9位模擬大法官最終以5票贊成、4票反對,宣判我國刑法第33條「死刑做為主刑之一」違反憲法保障的人性尊嚴與生命權。一票之差顯示正反意見的辯論激烈,分別投下正、反主張的雙方,固然在人性尊嚴等見解上各自有所堅持,但對於現行死刑制度的若干面貌,卻也未必沒有共同的質疑。
民間模擬憲法法庭在昨天以5:4做出死刑違憲的模擬判決,但中研院去年民調卻顯示仍有八成民眾不贊成廢除死刑──對台灣社會來說,廢除死刑究竟是人權團體一頭熱,還是就差臨門一腳?上週訪台的英國上議院史坦女爵認為,台灣「已經走在這條道路上」。她也提到英國的經驗:只要國會議員願意帶領,民眾最終會接受廢死。
司法院力推「人民觀審」,並陸續舉辦觀審法庭模擬演練。然而觀審制「只讓你看,不讓你判」,引發民間團體批評。究竟台灣「老百姓」有沒有能力參與司法案件的審判?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高級法院的法官Craig Iscoe,上周末看完民間司改會舉行「模擬陪審法庭」活動後認為,台灣人的決策能力不輸美國一般的公民,實施陪審制度沒有問題。
北捷無差別殺人案將屆一年,辯護律師認為鄭捷有教化可能,對一審死刑判決提出上訴,引發被害人與家屬痛罵,死刑到底能不能嚇阻犯罪、維持社會秩序?近年多起冤案受到關注,若廢除死刑是否能更重視人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