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 link
    2015.05.26

    奇美文物館 事件簿

    奇美文物館 事件 始末紀錄

  • link
    2015.05.14

    一張地圖回到三百年前

    國立台灣博物館最新的特展是:「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主展品是鎮館之寶「康熙臺灣輿圖」。從這張古地圖,加上同時展出的「番社采風圖」以及精彩動畫短片,你就可以窺見三百年前的平埔族是怎麼生活的。

  • link
    2014.11.19

    【阿罩霧風雲】北溝故宮山洞重見天光之後?

    北溝藏國寶,如今已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早在1950年代,這個原來沒沒無聞的小農村,因為故宮文物落腳於此,一躣登上歷史的舞台,成為當時政要名流、各國元首絡繹於途造訪之處。 北溝,是戰火中流離遷徙的國寶文物,最後的落腳之處,也是台北故宮的前身,守護著人類文明的珍寶。北溝故宮在1950年建成,1965年台北外雙溪故宮博物院落成啓用後,才正式走入歷史。

  • link
    2014.11.08

    藏匿在角落的藝術:籃城巷弄中的影像實驗

    對於生活環境的景物,乃至於景物的種種轉變,稱之為「住民」或「居民」的群眾,通常有幾種型態。一種是對周遭環境的視若無睹,縱使每天遊走在街頭巷尾,處理各種瑣碎雜事,日常幾乎身處其中,卻不曾定下腳步,駐足欣賞生活中的景觀。一種是對生活習慣的若有似無,對於事物的變化,彷彿有些印象,記憶中始終存在著殘影,好像熟悉某種聲響或氣味,卻又說不上來的模模糊糊。一種是對自身經驗的瞭如指掌,對於關注的焦點,始終保持著新鮮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可以看見常人所忽視的人事或物件,鉅細靡遺的敘述各種細節變化。

  • link
    2014.10.31

    【高吊反壓迫】以身體超越古蹟建築的物質性-「蔡瑞月舞蹈社」保存與經營經驗給我們的啟示

    「蔡瑞月舞蹈社」為公有古蹟,公部門依法對古蹟修復及再利用的物質性規範,只能作為消極遵守的依據,無法保證再利用的成功及永續性。這可從國內許多古蹟修復後仍然閒置或經營不善可以獲得印證。另外,有些雖獲得財務上的成功,但減損了古蹟的價值,這種扭曲文化資產價值的作為,甚至在自給自足、文化創意產業的旗幟下獲得許多的支持,從較早期的、同樣在中山北路上的「台北光點」,從領事館變為餐飲設施及電影院;到近期的虎尾合同廳舍變誠品書店、台中宮原眼科變身賣鳳梨酥而達到高峰。這種罔顧原有歷史脈絡,借殼上市的蠻橫作法,實在令人無法認同

  • link
    2014.10.31

    【高吊反壓迫】以舞蹈節與文化論壇進行的文化復權運動(1994-2014)

    蔡瑞月作為一位在戒嚴時代的政治受難者,她的舞蹈藝術以及她的人生行止,印證了台灣各種藝術層面必要的介入。重覆的被殖民歷史,呈顯在蔡瑞月人生形影是藝術在純粹與介入之間面對苦難經歷不得不為的介入以及行動。源於被殖民時期舞蹈,在重覆的被殖民際遇,不只是美的接觸,而必須是抵抗和批評的隱喻和象徵。